您当前在:
首页 科普 文章 视力警报背后的无声杀手
视力警报背后的无声杀手
2025/07/11 来自:本站 作者:管理员
点赞 0 浏览 44

  7岁女童朵朵因“视物模糊”就诊,家长误以为近视,却在配镜时发现“眼底视网膜水肿”,血压竟高达160/100mmHg(7岁儿童正常血压应为94/63mmHg)。原来导致朵朵视力下降的这一无声的杀手正是儿童高血压。

一、儿童高血的界定与危害

  儿童高血压指的是平均收缩压和/或平均舒张压≥同年龄、同性别、同身高儿童的95%分位数。与成人固定阈值(≥140/90mmHg)诊断标准不同。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引发视网膜病变、心脏肥大及肾功能损伤等靶器官损害。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儿童以继发性高血压为主。继发性高血压通过病因治疗可实现临床治愈,且80%患儿典型症状,多在体检或出现头痛、视力异常等并发症才被发现,因此早期筛查对预防不可逆器官损伤具有关键意义。

二、早期筛查守护健康第一道防线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指南,儿童青少年应从3岁起每年规律测量血压,若存在高血压高危因素(如肥胖、早产史、高血压家族史、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慢性肾病等),需每季度或每次就诊时测量血压。为排除情绪、运动、环境对血压的影响,精准的测量将改变结果的判断。

三、精准监测以防误判

  1. 做好测量前准备:测量前应排空膀胱;30分钟前避免咖啡,运动,保持正确的坐姿(背靠在椅背上,脚平放在地板上);休息5分钟并不说话后再进行血压测量;
  2. 测量阶段要求:测量时,手臂与心脏平齐;卷袖露臂,掌心朝上,肘部伸直;选择能裹住上臂1/2-2/3大小的袖带,驱尽其空气后,平整置于上臂中部,距肘窝2-3cm处,以能插入1指为宜;按下血压测量启动键。在整个血压的测量过程中,操作者和患者均不能说话。
  3. 结果判读:如果测得血压升高(>第90百分位),检查者应再行2次测量,并取其平均值进行血压分级,两次测量之间间隔2-3分钟。
  4. 需密切观察血压者应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四、儿童高血压的一级预防

  近20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增长3-5倍,与超重肥胖及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防控儿童高血压可采取以下措施:

  • 运动干预:每日≥1小时中高强度活动(如跑步、球类),遵循WHO指南提升心肺功能;同步限制久坐与视屏时间至<2小时/天(美国儿科协会建议),减少静坐对血管的慢性损伤。
  • 高血压治疗饮食策略(DASH)具体内容包括:多吃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全谷物、鱼、家禽、坚果和瘦肉,限制糖和甜品、钠的摄入量。
  • 增加睡眠时间:按年龄保障睡眠时长(7-12岁≥10h,13-15岁≥9h,16-18岁≥8h),避免自主神经紊乱导致高血压。
  • 杜绝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尼古丁可诱发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使外周血管的阻力增加,导致血压的上升。
  • 心理调节:减少焦虑、压力,避免情绪剧烈波动。

  高血压不再是成人的专利疾病,其危害深远。但通过早期筛查、科学干预以及精准的检测可显著减低并发症的风险,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一杀手对孩子健康的影响。让我们共同关注儿童高血压问题,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