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号科室:外科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作用下,发生了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增生失控之后发生的。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40—60岁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据统计,中国每年有4万多妇女死于本病,乳腺癌已成为严重威胁女性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

乳腺癌的症状

乳房肿块 早期为无痛、单发小肿块。肿块位于外上象限最多见,其次是乳头、乳晕区和内上象限。多无自觉症。肿块的特点是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活动差。 乳头和乳晕异常 1、乳头改变: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完全缩入乳晕下,看不见乳头。 2、乳头瘙痒、脱屑、糜烂、溃破、结痂,伴灼痛,以致乳头改变,是乳头湿疹样癌(Paget病)的表现。 3、乳头溢液:乳腺癌伴乳头溢液者占5%以上,可为乳汁样、水样、浆液性、血性、血脓性,量可多可少,间隔时间也不一致。 4、乳晕异常:炎性乳腺癌时局部皮肤呈炎症样表现;颜色由淡红到深红,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即扩大到大部分乳腺皮肤,同时伴有皮肤水肿。皮肤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 乳房轮廓及皮肤改变 肿瘤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出现“酒窝征”,即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在主癌灶周围的皮肤形成散在分布的质硬结节,即所谓“皮肤卫星结节”。 疼痛 约1/3病人诉患侧乳房有不同程度的隐痛、钝痛、牵拉痛或刺痛,阵发性或持续性;有时患侧上臂和肩部牵拉样疼及沉重不适感。 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相应症状 1、肺转移侵犯气管、胸膜可出现咳嗽、胸痛等,癌性淋巴管炎可见呼吸困难、咳嗽痰多、紫绀及胸痛等。 2、胸膜转移为血性胸腔积液,常见胸闷胸疼,气短咳嗽等。 3、骨转移以胸、腰椎和骨盆最多,其次为肋骨、股骨,病人出现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剧,脊柱转移可由于脊髓受压引起截瘫。 4、肝转移起初可觉乏力、食欲减退,后期常腹胀、腹痛。 5、脑转移常为多灶性,引起脑水肿致颅压增高;见头痛、呕吐、视力障碍、抽搐,以至昏迷。 乳癌转移的体征 约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

乳腺癌的病因

乳腺癌的病因还没有完全明确,绝经前和绝经后雌激素是刺激发生乳腺癌的明显因素;此外,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外界理化因素,以及某些乳房良性疾病与乳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已知的几种诱发乳腺癌的主要因素: 1、年龄: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 2、有乳腺癌家族史,其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3、其他乳房疾病。既往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瘤、乳头溢液病史。 4、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3岁者。 5、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 6、年龄超过40岁未婚、未孕或第一胎足月产大于35岁,产后未曾哺乳者。 7、曾患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宫体腺癌者,或长期应用雌激素及避孕药者,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食物:经常摄取高脂肪或高动物性脂肪、过于肥胖。 9、吸烟饮酒。 10、有多次X线胸部透视或胸片检查史者,或乳腺区域接受过放射治疗者,因放射电离幅射与乳腺癌的发病亦有关。 11、精神因素:性格内向、郁郁寡欢,或经历过强烈精神刺激。 12、经由其他癌症转移至乳房(例如:患子宫内膜腺癌者)。

乳腺癌的预防

1、多摄取含丰富纤维素的食品:肥胖和体重的增加都有可能导致乳癌发生。平时应少摄取动物性脂肪,多吸收纤维性的食物、蔬菜、水果、谷类和豆类,进而减少身体中可能导致乳癌的雌激素,降低乳癌的发生率。 2、养成运动好习惯:多做运动不仅有益身体健康,还能预防乳癌的发生。 3、定期作乳房检查: ①年龄在20-40岁的女性,应于每月例假过后一周内做一次乳房自检;每隔2年,由专业医师做一次临床检查或乳房摄影术。 ②年龄在40-49岁间的女性,除每月定期做乳房自检外,每年做一次专业性的乳房检查比较好。 ③年龄在50岁以上的女性,每月应定期做乳房自检,且每年须做一次临床乳房检查和乳房X光摄影。 4、积极宣传教育,普及预防乳腺癌知识,宣传妇女自我乳腺检查法,以及早发现肿瘤。有计划地对乳腺癌易感人群定期定点普查,是早期发现的关键。 5、合理生育,适龄结婚,鼓励哺乳。 6、更年期避免用雌激素,控制热量摄入,减少脂肪堆积。 6、少或不饮酒,多进新鲜蔬菜、水果及菌类、豆类食品,适量服用蜂王浆制品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仍是当前治疗乳腺癌最主要的方法。常用术式有:乳房根治术、乳房改良根治术、全乳切除术、小于全乳切除术的保守手术、扩大根治术。 放射治疗 乳腺癌是放射中度敏感的肿瘤,可在术前、术后采用。术前杀灭癌肿周围癌细胞,术后减少扩散及复发,可提高5年生存率。一般在术后2~3周开始,在锁骨上、胸骨旁以及腋窝等区域进行照射。此外,骨转移及局部复发病灶照射,可缓解症状。 化学治疗 化疗是必要的全身性辅助治疗方式,可降低术后复发率40%,要求多疗程联合化疗。最常用的化疗方案是CMF(环磷酰胺、甲氨喋啶、氟尿嘧啶)方案。 内分泌治疗 激素的效用与病人的年龄,特别与是否绝经有很大关系。绝经前病人主要采取卵巢切除或X线照射卵巢,使用雄激素也有同样作用,尤其是骨转移病人。雌激素受体阳性的病人常使用抗雌激素药,如三苯氧胺,该药疗效明确,副作用小,通常服用3~5年。 生物免疫治疗 目前处于临床试用阶段,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临床疗效是有限的。常用干扰素、抗乳癌RNA、保尔佳、LAK细胞,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等等。 中药治疗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肝郁气滞型 治法:舒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用:逍遥散加减,常用醋柴胡、赤芍、白芍、当归、青皮、郁金、黄芩、瓜蒌、白术,蒲公英、夏枯草、山慈姑、桔核等。 2.脾虚痰湿型 治法:健脾化痰,消肿散结。 方用:香砂六君汤加减,常用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薏苡仁、象贝、牡蛎、山慈姑、瓜蒌、鸡内金等。 3.冲任失调型 治法:调和冲任、理气解郁。 方用:二仙汤加减,常用仙茅、仙灵脾、柴胡、白芍、枳壳、炙甘草、川芎、香附、郁金、瓜蒌、海藻、青皮、山慈姑等。 4.瘀毒内阻型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双花甘草汤加减,常用桃仁、红花、赤芍、当归、银花、野菊花、甘草、蒲公英、草河车、半枝莲、三七粉等。 5.气血双亏型 治法:益气养血,佐以抗癌。 方用:八珍汤加减,常用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当归、黄芪、黄精、丹参、赤芍、陈皮、甘草、香附、半枝莲、蒲公英等。

乳腺癌的饮食

适宜食用 (1)宜多吃具有抗乳腺癌作用的食物,如蟹、文蛤、牡蛎、玳瑁肉、海带、芦笋、石花菜。 (2)宜多吃具有增强免疫力、防止复发的食物,包括桑椹、猕猴桃、 芦 笋、南瓜、薏米、菜豆、山药、香菇等。 (3)肿胀宜吃薏米、丝瓜、赤豆、芋艿、葡萄、荔枝、荸荠、鲫鱼、鲛鱼、泥鳅等。 (4)胀痛、乳头回缩宜吃茴香、葱花、虾、橘饼、柚子等。

乳腺癌的日常护理

不宜食用 (1)忌烟、酒、咖啡、可可。 (2)忌辛椒、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4)忌公鸡等发物。

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乳腺癌的诊断,因为目前没有明确的病因学等等,所以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就非常重要了。目前的诊断有很多的方法,首先第一个就是临床检查。临床检查它是指由乳腺专科的医生先用眼睛去看双侧乳房的大小,外表是不是对称,乳头是不是有凹陷,有没有溢液等等。然后再用手去触摸乳房,看看有没有包块。如果有包块的话用手触摸,去感觉一下判断一下包块的大小、形态、硬不硬、活动不活动、在什么位置、有什么疼痛没有,这是第一个临床检查。第二个就是实验室检查了。对于临床检查就是确定有包块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给病人做超声或者是钼靶检查相结合的也可以。超声在乳腺癌的诊断中是比较重要的。它的特点可以对乳腺在层次显示的比较清楚,一般来说可以发现两毫米大小以上的囊肿或者是包块。如果说超声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用钼靶X线来检查。那么乳腺钼靶X线检查主观上来说,主观影响是比较小的。主要是从乳腺的整体来观察乳腺的病灶,X线它有放射线,所以对于孕妇是不适合的。目前的诊断往往是把钼靶和超声相结合作为乳腺疾病诊断的黄金组合。超声和钼靶的结合往往能够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尤其是钼靶X线可以检查出来用超声没有发现的包块,或者是微小的钙化那种恶性的病变。所以乳腺癌的诊断是不难的。

乳腺癌的临床检查

1.临床乳腺检查(clinicalbreastexamination,CBE)CBE简便、易行,可重复性强,但敏感度低,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单用CBE作为筛查发现早期乳腺癌的比例仍较低,但其提供了一个让女性警惕乳腺癌发生的机会,如乳腺癌的危险因素、遗传问题、新的诊断方法等信息,从而收到间接的效果。2.MAM目前诊断乳腺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微钙化,而微钙化是除肿物、结构扭曲之外诊断乳腺癌的另一重要征象,有时甚至是唯一征象,30%~50%乳腺癌早期X线片可见细颗粒钙化集簇的表现,钙化集簇与癌灶关系密切。研究表明,MAM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未触及乳腺癌的检出率。虽然MAM筛查能够降低乳腺癌死亡率,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其不可能发现所有的乳腺癌病例,其发现的乳腺癌仍可能预后不良。此外,受检者应被告知MAM潜在的危害,包括假阳性结果及其导致的不必要的活检。另外,在X线穿过被挤压的乳腺组织投影所得的图像上,正常乳腺组织互相重叠使得某些征象不易观察清楚,进而影响到最终诊断。同时考虑到社会经济因素,有研究者认为MAM筛查尚不值得在中国进行推广。 2.乳腺超声检查(breastultrasonography,BUS)BUS能较好地显示乳腺肿块的特征,可鉴别在X线片上看不到,但可触及的肿物,也可用于不能行MAM检查的女性(如年轻女性和孕妇等),同时也适用于致密型乳腺。中国女性约30%的乳腺为致密型乳腺,因一些小病灶的密度与致密型乳腺组织相近,MAM检查很难发现,此时,BUS检查可以早期发现乳腺肿物并鉴别其良恶性。研究显示,在致密型乳腺,BUS结合MAM可以使病灶检出率明显提高。如果病人乳腺较小或扁平,肿瘤位置较深或偏高、偏外,MAM常难以发现,而BUS能更加全面地观察乳腺组织。BUS操作简便、安全、无辐射、可重复性强,并可多切面、动态观察及测量肿块血流等,对囊性肿物显示较MAM更为准确,有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其效果显著而价格相对较低,所以理论上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3.乳腺磁共振成像(breastMRI)MR成像技术具有极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和无辐射等特点,对乳腺检查具有独到的优势,特别是随着专用乳腺线圈及快速成像序列的开发应用,使乳腺MR影像质量及诊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国外主要将乳腺MR检查作为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法,也用于临床、钼靶或乳腺B超无法定性的病变。近年来我国开展乳腺MR检查的临床和研究工作亦越来越多,国内研究者总结乳腺MRI适应证主要为:①乳腺X线和超声检查对病变检出或确诊困难的病人。②对腋下淋巴结肿大病人评价乳腺内是否存在隐性乳腺癌。③用于乳腺癌术前分期,可为临床能否行保乳手术提供可靠依据。④用于乳腺术后或放疗后病人复诊。⑤乳腺癌高危人群普查。⑥成形术后病人。⑦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进行评价。在乳腺癌高危病人中,乳腺MR检查较MAM有更高的敏感性,但由于缺乏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术前进行乳腺MR检查的长期临床效果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还没有确切数据支持乳腺MR检查能减少乳腺癌手术的数量或改变手术方式,其术后生存情况及肿瘤复发情况等也尚不清楚。 4.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技术(digitalbreasttomosynthesis,DBT)是一项基于平板探测器技术的高级应用,是在传统体层摄影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开发的新型体层成像技术。其优势是通过一系列不同角度对乳腺进行快速采集,获取不同投影角度下的小剂量投影数据,可回顾性重建出与探测器平面平行的乳腺任意深度层面X线密度影像。特点是辐射剂量小,可获得任意层面影像,可进一步处理显示三维信息,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降低复检率,但DBT目前临床经验尚不足。 5.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computeraideddetection,CAD)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对数字化的影像进行去噪和特征增强,从而提取有诊断价值的特征。医师读片结合CAD诊断,可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特别是对直径<1cm的病灶,但CAD的假阳性率较高。 [2] 在癌症发生之初,一些特定的miRNA表达量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高度的相关性。目前觅瑞的miRNA小分子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可对癌症进行早期筛查。 [3]

乳腺癌的并发症

乳腺癌手术治疗属于体表手术但由于手术范围较广泛创伤较大故术后亦可以出现多种并发症与乳腺肿瘤有关的手术并发症常见的有: [1] 出血 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在行肿块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后均可有此种并发症的出现出血的原因常为: 1、术中止血不彻底遗留有活动性出血点; 2、术后由于应用持续负压引流体位改变或剧烈咳嗽等原因使电凝的凝血块脱落或结扎的丝线滑脱导致引流出血; 3、术前应用化疗或激素类药物使伤口容易渗血。 术中彻底止血尤其是胸骨旁的肋间血管穿透支应予以结扎;对肌肉残端及剖面的出血点应予以注意结扎或电凝;术毕冲洗创面并仔细检查有无出活动性出血;注意引流管放置的位置适当加压包扎有助于防止术后出血;此外术后要注意负压引流管的通畅及引流量引流液的性质对有凝血机制不良的患者应针对病因及时对症处理。 积液 指皮瓣与胸壁或腋窝间有液体积聚造成皮瓣不能紧贴于创面它也是乳腺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见的原因有: 1、引流不畅使创面的渗出液不能及时引出而积聚; 2、创面内血液凝固形成凝血块不能引流出以后液化形成积液; 3、解剖腋静脉周围的淋巴脂肪时一些小的淋巴管损伤而未结扎伴引流不畅形成积液一般发生在腋窝外侧; 4、用电刀解剖腋静脉时发生积液的机会较使用手术刀为多可能电刀对创面的愈合有一定的影响且经电刀解剖后一些小的淋巴管暂时封闭而在负压吸引后又有开放造成积液; 5、此外皮瓣张力过大使伤口不易覆盖以及引流管拔除过早等也有一定的关系。 术时腋部解剖发现有细小的渗液时,应予以结扎减少皮瓣的张力,保持负压通畅适,当加压包扎,将有利于减少积液的发生,如出现积液,若量较少时,可以反复用空针抽吸;若量较大或多次抽吸无效时,宜重置负压吸引或皮片引流以及加压包扎。 皮瓣坏死 也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皮片坏死愈合延迟,可能影响后续的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常需切除较多的皮肤,加之皮瓣分离的范围较大,皮瓣剥离得过薄或厚薄不均会使真皮内毛细血管破坏而影响术后皮瓣的血供;或者皮瓣缝合时张力过大,术后伤口积液时,也会引起皮瓣的缺血坏死;有时因使用电刀操作不当,造成局部皮肤烧伤或血管凝固性栓塞,也容易导致皮瓣坏死,皮瓣坏死一般术后24小时即见缺血的皮肤变苍白逐步呈青紫色,水肿表面有小水泡, 3~7日后坏死区域的界限逐步清楚皮肤逐渐呈黑色硬痂状。 手术前合理的设计切口避免一侧皮瓣过长;注意皮瓣分离的层面,减少皮瓣张力必要时予以植皮;避免积液,适当的包扎等措施将有助于减少皮瓣的坏死,如果发生皮瓣坏死,在坏死区域界限明显后,可将坏死皮瓣去除,如为切口边缘性坏死面积小于2cm,在清创后予以湿敷换药常可自行愈合;坏死面积较大者应予以植皮;若坏死面积大而患者又不愿接受植皮时,常使伤口愈合延迟且以后生长的表皮常呈白色菲薄摩擦后易破损。 上肢水肿 乳腺癌根治术后由于上肢的淋巴及血液回流受障碍易引起上肢的水肿,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各家报道自5%~40%不等。近年来,严重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不超过5%,造成上肢严重回流障碍原因: 1、腋窝清扫范围不当破坏了局部的侧枝循环.以往对腋静脉周围的淋巴脂肪解剖常同时将腋鞘一并删除亦影响术后的淋巴回流因而手术时如未见有明显肿大淋巴结时可不必将腋血管鞘拨除实际上腋窝如有肿大淋巴结侵犯腋鞘时常已非手术所能完全达到根治目的 2、腋区有积液或感染造成局部充血纤维化疤痕形成妨碍了侧枝循环的建立 3、术后锁骨上下区及腋区的放射治疗引起局部水肿结缔组织增生局部纤维化继而引起水肿 上肢水肿可在术后数天以致数年后出现肿胀部位往往在上臂亦可在前臂或手背术后经常锻炼上肢功能避免上肢进行过重的体力劳动以及避免上肢的感染可以减少上肢水肿的发生一旦上肢出现水肿仅能应用对症治疗以减轻水肿 上肢及手部肌肉萎缩 常因手术时损伤臂丛神经或其鞘膜所致常见有小鱼际肌的萎缩

乳腺癌的多发人群
年龄超过40岁,未婚未孕未哺乳者。哺乳可降低乳腺癌发病的危险性,可能因哺乳推迟了产后排卵及月经的重建,并使乳腺组织发育完善;②月经来潮小于12岁,或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③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妇女有第一级直系亲属的家族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一侧乳腺患过癌症者,其另一侧再患癌的危险性也较高;④患良性乳腺疾病者,如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导管内单发、多发性乳头瘤等;⑤妇女的中年后期。45岁以后是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段。⑥长期高脂肪、高热量饮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