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号科室:内分泌科 儿科

本型也称马-拉(Maroteaux-Lamy)综合征、多发性营养不良性侏儒症。亦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特征为身材矮小,角膜浑浊,但智力正常。这型黏多糖贮积症首先由Maroteaux(1963)发现,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类型黏多糖贮积症的独立疾病。

黏多糖贮积症Ⅵ型的症状

典型症状:关节运动受限、疝气、四肢挛缩、容貌粗笨、短颈、身材矮小、因躯干和四肢发育迟缓、故可出现身材比例失调 相关症状: 肌肉挛缩 异常矮小 体型异常   一、症状  根据临床症状的轻重程度,可将这型黏多糖贮积症分为重型(MPSⅥ-A型)和轻型(MPSⅥ-B型)。重型多在2~3岁发病,常有关节运动受限、疝气、四肢挛缩、容貌粗笨、短颈、身材矮小。因躯干和四肢发育迟缓,故可出现身材比例失调。容貌粗笨不及黏多糖贮积症Ⅰ型和Ⅱ型那样明显。头颅略大,两眼间距过宽。部分病例也可合并脑积水。大多数病例可有不同程度的周边性角膜浑浊和听力消失。也可出现钟状胸、漏斗胸、脐疝和腹股沟疝。在主动脉瓣区常可听到主动脉关闭不全而产生的杂音。一般有肝、脾轻度到中度肿大。可引起脊柱、骨盆、手和头颅等全身骨骼改变,第2颈椎发育不良,可导致寰枢脱位和脑膜增厚,也可发生脊髓病或神经系统并发症,胸腰部椎体变形,骨盆发育不良。本型病人同其他几型黏多糖贮积症一样,也可出现腕骨发育不全、变形及掌骨呈棒状改变。人字缝融合和齿状突发育不良可引起神经并发症,如脑积水和痉挛性截瘫。由于胶原组织压迫神经,常出现腕管综合征。可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有的可发生心力衰竭。轻型病例发病年龄较大,骨骼畸形较轻,病情发展亦较缓慢。  二、诊断  本型的诊断依据是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尿中排出过多硫酸皮肤素和白细胞出现明显的异染性颗粒(Reilly小体),白细胞或皮肤或纤维细胞培养显示N-乙酰半乳糖胺-4-硫酸酯酶缺乏。

黏多糖贮积症Ⅵ型的病因

主要病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一、发病原因  本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发病机制  本病的基本生化缺陷是N-乙酰半乳糖胺-4-硫酸酯酶活性减低,它可把N-乙酰半乳糖胺-硫酸醋中的硫酸水解掉,此反应既发生在软骨素-4-硫酸,也发生在硫酸皮肤素。该基因定位于5q12~q13,可能有2个等位基因。本型人体内由于这种酶的活性不足,故可使软骨素-4-硫酸和硫酸皮肤素沉积于各种组织细胞内而致病。

黏多糖贮积症Ⅵ型的预防

预防:遗传病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

黏多糖贮积症Ⅵ型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  同黏多糖贮积症Ⅰ型。对关节挛缩、胸廓畸形,可行手术矫形治疗,对易感染倾向也必须进行有效的防治。至于其他症状如心力衰竭等,可以进行对症治疗。  二、预后  因人而异,重型病人一般在10岁前死亡,轻型病人则可长期存活。

黏多糖贮积症Ⅵ型的饮食

饮食适宜:1宜吃活血止痛的食物;2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3宜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饮食禁忌:1忌吃腌制的食物;如咸肉、咸鱼;2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生蒜;3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粽子,糯米粉、糯米饭。 黏多糖贮积症Ⅵ型饮食原则   饮食保健:注意饮食合理,宜清淡为主。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黏多糖贮积症Ⅵ型的日常护理

一旦发现糖原累积症,以防治低血糖为主,膳食少量多餐,限制脂肪和总热量,限制体力活动。血清乳酸高者,宜服碳酸氢钠防治酸中毒。皮质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可帮助控制低血糖。

黏多糖贮积症Ⅵ型的鉴别诊断

有时各型之间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主要依据患儿的临床特征与有关的酶学检查,此外,黏多糖增多症尚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多发性硫酸脂酶缺陷症  本病的临床表现与黏多糖增多症有相似之处,但智力低下和神经系统症状较黏多糖增多症出现更快,常类似于异染性白质萎缩症,患者常有肝肿大和固定的皮肤鱼鳞癣,实验室检查无黏多糖尿及细胞酶缺乏。  2.全身性神经节脂苷沉积症(GML神经节脂苷病)  兼有脂肪和黏多糖贮积病的临床特点,患儿在婴儿期即有严重的全身神经节脂苷沉积,智能发育迟缓,肌张力低下,肝脾肿大,半数以上的患者有皮肤黄斑和樱红点。  3.甘露糖苷增多症  有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听觉丧失,丑陋面容,肝脾肿大,肌张力低下,轻度的多发性骨发育不良等,尿中有大量的甘露糖低聚糖,无黏多糖尿。  4.岩藻糖病  患者面容丑陋,肝脾肿大,严重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多发性骨发育不良,尿中排泄含有低聚糖的岩藻糖,无黏多糖尿。  5.天门冬酰氨葡萄糖尿症  容易与Hurler综合征及Hunter综合征相混淆,患儿出生时正常,逐渐出现宽鼻,塌鼻梁,鼻孔前屈,厚唇等丑陋面容,并有短颈,头颅不对称,脊柱侧凸,肝脾肿大,尿中含有大量的天门冬酰氨葡萄糖。  6.黏脂病  黏脂病Ⅰ型的临床表现和X线改变与Hurler综合征有许多共同之处,但黏脂病多数有肌阵挛性抽搐,肌肉萎缩,舞蹈病样手足徐动,眼球震颤,以及皮肤黄斑和樱红点,尿中涎酸结合的低聚糖排泄量增加,黏多糖水平正常。  黏脂病Ⅱ型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发生较早,且发展较快,早期有牙龈增生,胸廓狭小,心瓣膜病多见,无角膜混浊,半岁左右即可见长骨骨膜形成,患儿常早年夭折,尿中无黏多糖增多。  黏脂病Ⅳ型亦可有智力发育迟缓,角膜混浊等,但无黏多糖尿。  7.Kneist综合征  临床表现与Morquio综合征相似,包括大头,鼻梁塌陷,腭裂,短颈,钟状胸,视网膜剥离,听力损害,腹外疝,肢体和躯干短小,弓形胫骨,脊柱后凸,关节强直等,患儿亦可有硫酸角质素尿,但无N-乙酰半乳糖苷-6-硫酸酯酶或β-半乳糖苷酶缺乏。

黏多糖贮积症Ⅵ型的临床检查

尿液中有过多的硫酸皮肤素。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有多而明显的异染性颗粒。  X线检查:同黏多糖贮积症Ⅰ型。以四肢、脊柱、骨盆改变为常见。此外尚有头颅改变,并具有特征性。  1.四肢 股骨和胫骨管状骨有骨干异常,许多病例有骨骺板和千骺端畸形。上肢长管状骨较下肢改变明显。手和足的短骨改变因人而异,但均有畸形,表现掌骨呈棒状,腕骨发育不全或呈畸形。  2.脊柱 以胸腰椎处改变为明显,表现有椎骨小,呈鸟嘴状或为其他畸形。也可有脊柱后凸。肋骨呈船桨状,伴有胸骨向前突出,可使胸部呈漏斗状。肋骨变形可使胸部呈钟样。  3.骨盆 髂骨翼发育不全,并有畸形,髋臼小,股骨头骨骺不规则和变扁。  4.颅骨 蝶鞍增大呈乙形,有硬化性乳突、齿状突发育不全及人字缝融合。

黏多糖贮积症Ⅵ型的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脑积水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心力衰竭 脐疝 腹股沟疝   本病的重型可并发脑积水和痉挛性截瘫,有的可发生心力衰竭,脐疝和腹股沟疝,肝、脾轻度到中度肿大。

黏多糖贮积症Ⅵ型的多发人群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