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号科室: 儿科 新生儿科 中医科
脐出血表现为:断脐后,脐部有血渗出,经久不止,一般不伴有呕吐、便血等症。脐出血轻症一般出血量少,患儿精神好,吮乳有力,无明显全身不适情况;重症则出血量较多,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拒乳,甚则吐血、便血。
脐出血的症状
断脐后,脐部有血渗出,经久不止,一般不伴有呕吐、便血等症。
脐出血的病因
  1、脐炎   脐炎是指因新生儿出生时断脐消毒不严或生后脐部护理不当,脐残端受到细菌污染引起的脐部感染。如脐带脱落后局部有少量渗液,用酒精消毒数次后即可干燥自愈,不能称为脐炎。◇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最多见,溶血性链球菌次之。◇脐区红、肿,渗出多,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甚至有臭味。严重时可致腹壁蜂窝组织炎、脐周围脓肿。感染还可沿脐静脉侵入血流,导致门静脉炎、门静脉栓塞或败血症,亦可向邻近腹膜扩散而引起腹膜炎。◇脐炎初起时,局部用0.1%呋喃西林或核糖霉素溶液湿敷,或消毒后用1%龙胆紫涂擦,酌情应用抗生素。如已形成脓肿需切开引流。   2、脐疝   脐疝是脐区的腹壁肌肉和腱膜遗留的先天性缺陷,腹膜可从脐环薄弱处(脐血管穿入部位)向外突出到皮下,外面仅有皮肤覆盖。未成熟儿更多见。脐部见圆形肿块,直径约1-2cm或更大,孩子哭闹用力时增大,平卧安静时消失。用手轻压疝内容可复位。疝环小于2cm者多能自愈,也可试用胶布粘贴法治愈。疝环大于2cm,孩子在2-3岁以后仍不闭者,建议作手术修补。
脐出血的预防
  一、洗澡的时候千万不能让肚脐沾到水,这一块可以不要洗   二、做好清洁工作,每次洗澡后用医用棉花沾活络碘,顺时针由内向外擦肚脐眼,切记一块棉花只能用一次,起消毒作用   三、用干的棉花同样顺时针由内向外擦肚脐眼,使肚脐眼保持干爽   四、用3-4层的消毒纱布盖在上面加以固定.每天至少两次,每次洗澡后必须消毒一次。如果肚脐眼慢慢在转好,你可以继续这个方法至完全长好,如果满月还不长好你还是要带他到医院检检查。   五、要保持干燥。在宝宝脐带脱落前应保持干燥,尤其洗澡时不慎将脐带根部弄湿,应先以干净小棉棒擦拭干净,再执行脐带护理。   六、要避免摩擦。纸尿裤大小要适当,千万不要使尿裤的腰际刚好在脐带根部,这样在宝宝活动时易摩擦到脐带根部,导致破皮发红,甚至出血。   七、要避免闷热。绝对不能用面霜、乳液及油类涂抹脐带根部,以免脐带不易干燥甚至导致感染   八、平时护理脐带时,洗干净双手后捏起脐带,轻轻提起,用75%的消毒酒精棉棒,围绕脐带的根部进行消毒,将分泌物及血迹全部擦掉,每日1~2次,以保持脐根部清洁。同时,还必须勤换尿布,避免尿便污染脐部。如果发现脐根部有脓性分泌物,而且脐局部发红,说明有脐炎发生,应去医院治疗。
脐出血的治疗方法
  以局部治疗为主,一般不需使用抗生素。   1、急性期处理   (1)轻症处理去除局部结痂,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75%乙醇随时清洗;成人可用热盐水湿敷;保持脐部干燥。   (2)脓肿处理脓肿未局限时可于脐周外敷金黄膏或作理疗,以使感染局限,促进脓肿形成并向外破溃。脓肿形成后应切开引流。   (3)全身感染处理脓液较多,或并发腹膜炎及败血症者,应给予足量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并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选用有效的抗生素。   (4)支持疗法并发全身感染时应注意补充水及电解质,为提高机体免疫力,可适当给予新鲜全血、血浆或白蛋白。   2、慢性期处理   小的肉芽创面可用10%硝酸银烧灼,然后涂以抗生素油膏。大的肉芽创面可手术切除或电灼去除肉芽组织。保持脐窝清洁、干燥即可愈合。有分泌物的创面不宜用滑石粉,避免刺激肉芽增生。
脐出血的饮食
新生儿正常喂养母乳即可,无其他饮食要求。
脐出血的鉴别诊断
  造成脐出血的原因比较多,一般要注意区分病因。   1、脐炎   脐炎是脐残端的细菌性感染。根据发病年龄,可有成人脐炎和新生儿脐炎之分,分为急性脐炎和慢性脐炎两种。   2、脐疝   脐疝是指腹腔内容物由脐部薄弱区突出的腹外疝。
脐出血的并发症
新生儿脐部出血、胎热内盛脐出血、胎寒不足脐出血、气不摄血脐出血
脐出血的多发人群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