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全部
夜盲症
糖尿病
乳腺癌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过期产儿
哈恩征阳性
寒气凝聚囟门凸起
核黄疸
喉裂
喉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呼吸暂停
坏血病
寰枕畸形
黄疸
会厌炎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心血管损害
急惊风
急性化脓性腭扁桃体炎
急性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家族性地中海热
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
家族性载脂蛋白B100缺陷症
甲营养不良
僵人综合征
结节性硬化
进行性肥厚性间质性神经炎
茎突综合征
惊厥
颈淋巴结炎
胫骨内髁骨软骨病
痉挛性脑瘫
巨细胞病毒病
巨细胞病毒感染症
抗体免疫缺陷病
柯萨奇病毒疹
可拉明中毒
克拉伯病
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
口吃
口炎
口周湿疹
奎宁中毒
莱特雷尔-西韦病
赖利-戴综合征
联合免疫缺陷病
流涎
颅脑先天畸形
轮状病毒性肠炎
麻疹
马牙
慢性舌扁桃体炎
毛囊性鱼鳞病
孟德尔遗传病
弥漫性婴儿纤维瘤病
米勒费雪症候群
摩擦性苔藓样疹
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
母乳性腹泻
母乳性黄疸
奶麻
奶癣
男性性早熟
脑痨
内耳膜迷路积水
内隐斜
尼曼-匹克氏病
尼兹诺夫综合征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
黏多糖贮积症Ⅲ型
黏多糖贮积症Ⅳ型
黏多糖贮积症Ⅴ型
黏多糖贮积症Ⅵ型
黏多糖贮积症Ⅶ型
黏多糖贮积症Ⅷ型
黏脂贮积症Ⅰ型
黏脂贮积症Ⅱ型
黏脂贮积症Ⅲ型
黏脂贮积症Ⅳ型
尿布疹
尿床
尿道上裂
尿道下裂
啮齿
脓痱
弄舌
女性性早熟
脐部脐肠系膜管息肉
脐出血
脐尿管囊肿及脐尿管瘘
脐膨出
脐膨出-巨舌-巨体综合征
脐炎
槭糖尿病
鞘膜积液
青枝骨折
青紫窒息不啼
轻症木舌
情感性交叉擦腿症
情绪性腹痛
屈光不正
桡神经麻痹
热感冒
溶血
乳食不化
乳食积滞尿白
乳食积滞呕吐
乳汁吸入性肺炎
别让孩子说“狠话”
发布时间:2022-01-06
点击数:0.27w
经常会听到一些学龄前孩子满嘴的“狠话”,“打死你”、“杀了你”、“去死啊”…随口而来,听得让人心惊肉跳。很多家长认为这是孩子“学坏了”,有些反应很激烈,或有些立马对孩子严词说教。事实上,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会变相鼓励孩子说“狠话”。我们要了解孩子说狠话的目的,以平和的心态、策略性地处理,教孩子多说“好话”。为什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爱说“狠话”?究其因,3岁到6岁的孩子,会经历语言敏感期和飞速发展期来完成语言的学习,恶言恶语其实是语言敏感期的一种表现。尤其当孩子发现语言有“杀伤力”,有些话能够伤害到别人时,就会使用强而有力的语言来试探、壮大自己的力量,同时观察别人的反应。“狠话”来自于一种对
别瞎补!免疫力太强也是病!
发布时间:2022-01-06
点击数:0.26w
孩子怎么又双叒叕感冒了?是不是免疫力太差了?这可愁坏了爹妈赶紧去某猫某狗上买点营养品或是四处搜集偏方整出十全大补法结果全缴了“智商税”大家真的了解免疫力吗?免疫力是不是越强越好?那些“花式”提高免疫力的方法有用吗?免疫力摊手:“对我的误会不要太多!”12月15日是“世界强化免疫日”,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免受疾病的困扰。其实,免疫的本质就是识别“自我”与“非我”,保护“自我”与抑制“非我”,从而确保自身稳定平衡的过程。通俗地讲,免疫力是人体保护自我的能力,能识别出对自身有害的东西,不让进入体内;一旦有害物进入体内,就动员身体消灭它们。不仅能消灭外来的有害物,自己体内的衰老细胞、变异细胞等也
打完疫苗后发烧,千万别用错了方法
发布时间:2022-01-06
点击数:0.27w
今天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关于疫苗,家长们的疑问有很多有家长反映孩子打完疫苗就发烧了一时间方寸大乱到底该怎么办听听儿童保健所专家的说法为什么接种疫苗后宝宝会发热?疫苗是将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制作而成的生物制剂。对受种者来说疫苗属于“异物”,接种疫苗其实就是一个模拟自我感染过程。所以,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反应,最常见的就是发热。但绝大多数的预防接种反应是轻微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不会产生长远严重的损害。不同疫苗、机体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不同的个体差异接种疫苗后的发热反应发生率也不同。如何判断应对接种疫苗后发热?1、接种疫苗后的24小时内出现发热;
孩子调皮捣蛋坐不住,别着急打骂,可能不是TA的错!
发布时间:2022-01-06
点击数:0.24w
我家那鬼崽子太跳皮哒!怕是有多动症!整天大喊大叫精力旺盛面对调皮捣蛋的熊孩子家长们总是会用多动症来形容玩笑话归玩笑话多动不等于多动症但家长应该正视多动症觉得孩子有这些症状还是需要请专业医生诊断并及时干预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发烧、咳嗽才是生病才要去看医生像多动症患儿,大多能吃能喝还能玩家长就觉得孩子没问题导致就诊率低,就诊时间晚!赶快对照看看你家娃是不是这种“熊”多动症的核心症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ADHD)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是一种慢性疾病,影响4%-12%的学龄儿童,我国约有2300万患者,66%-85%患儿的ADHD可持续到青少年和成年时期。ADHD具有三大核心症状,包括
生长激素大揭秘
发布时间:2022-01-06
点击数:0.28w
很多家长对生长激素一知半解,甚至还有些家长把生长激素与糖皮质激素混为一谈,以为使用生长激素会变胖。生长激素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生长激素的神秘面纱。生长激素促进长高的原理生长激素(humanGrowthHormone,hGH)是由垂体前叶细胞合成与分泌的,由191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类激素。生长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神经组织以外的所有其他组织的生长,促进机体合成代谢和蛋白质合成,能刺激骨关节软骨和骨骺软骨生长,因而能增高。如果有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或者完全不分泌,身高增长就会变得缓慢,所以家长们一旦发现孩子的身高异常,应尽早就医。什么情况下可用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治疗效果受到开始治疗的年龄、基础
娃儿长不长得高 这个数值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2-01-06
点击数:0.23w
前几天门诊来了一位11岁多的女孩身高146cm月经来潮已经2年检测骨龄已经14岁左右据女孩妈妈讲这两年孩子身高长得很慢虽然目前身高在同龄孩子里是中等水平但是预测她最终身高不到150cm这个结果对女孩来说无疑是很残酷的妈妈很惊讶,也很懊恼为什么不到12岁的孩子骨龄却有14岁?什么是骨龄?家长在担心之余充满疑问什么是骨龄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活年龄(日历年龄)和生物学年龄(骨龄)。骨龄是指骨骼生长的年龄,可借助于X线检查长骨干骺端的骨化中心进行判断,了解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及干骺愈合程度等,并与骨发育标准进行比较获得个体骨成熟的年龄。通常拍摄人左手手腕部的X光片观
一岁以后再加盐
发布时间:2022-01-06
点击数:0.23w
宝宝自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新爸新妈们会想方设法地给宝宝做好吃的,不仅要营养好还得味道好,很多家长习惯在辅食里添加油盐酱醋等调料,让食物的味道更鲜美。保健医生认为,其实这样做,会使宝宝对食物本身的味觉感知发生偏差,无形中让宝宝适应了较厚重的口味,以后的饮食习惯会偏向于对调料、添加剂的口味依赖,易出现挑食、偏食现象。一岁以前宝宝需要的食盐量人体对盐的需求量是有限的。根据中华营养学会规定,半岁以内的宝宝每天钠摄入量为200mg,换算成食盐量为0.5g。1岁以前,每天的食盐量不超过1g。有的家长担心不加盐,宝宝的钠摄入量不足,会影响生长发育。其实宝宝从母乳或配方奶粉,加上自身代谢的储存,能获得足量
育儿贴士 | 怎样聪明地给孩子吃糖
发布时间:2022-01-06
点击数:0.28w
自从孩子第一口尝到甜头后,便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但吃糖太多对身体有诸多危害,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健康吃糖呢?什么是糖“糖”又称为“碳水化合物”,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按分子结构单元的数目,糖可以分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双糖(如蔗糖、麦芽糖)、低聚糖(如低聚果糖)、多糖(如淀粉)和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糖本身不是个坏东西,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糖是人体供能的主要来源,和蛋白质、脂肪统称为三大营养素。除了为人体供能外,还参与机体内细胞的多种代谢活动,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调节脂肪代谢;提供膳食纤维;增强肠道功能等。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糖”通常是指蔗糖
宝宝双手为何会脱皮
发布时间:2022-01-06
点击数:0.24w
夏季气温较高、湿度较大,宝宝的手心会出现脱皮现象。其实双手脱皮现象并不少见,80%以上的宝宝都会出现类似症状。一般双手脱皮为小面积表浅性的单纯性脱皮,但也存在个别脱皮严重,同时伴随手掌红斑、炎症、瘙痒等问题宝宝双手脱皮较为常见的原因为营养缺乏,一般与缺少维生素A有关系。维生素A对皮肤表层有保护作用,如果缺乏将导致皮肤干燥并出现脱皮现象,此时可多吃富含生素A的食物宝宝双手脱皮现象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在夏末秋初时天气干燥、宝宝体内水分流失较多,因此大多数宝宝都会出现手脱皮现象,但只限于表浅皮肤脱落而并没有红疹、瘙痒等症状,此时应避免接触碱性物质。宝宝天性好动好奇心较强且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喜欢到处摸、
备孕期注意饮食,实现优生优育
发布时间:2022-01-06
点击数:0.2w
1戒烟戒酒我们都知道烟酒带给身体的危害所以我们应该尽量远离烟酒。尤其在备孕期,为了避免烟酒带给宝宝的伤害,不管是准爸爸还是准妈妈,都应戒烟忌酒。2不需要吃过多补品在传统的备孕观念里,大吃大喝是备孕的关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家庭在备孕时,会进食大量补品。然而,大部分的准妈妈是营养充足的,不需要大补,盲目大补很可能会造成准妈妈营养过剩,从而引起肥胖,甚至会对
宝宝似病非病的征象
发布时间:2022-01-06
点击数:0.2w
唾液不仅具有湿润口腔、溶解食行物和便于吞咽的作用,而且可消化食以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还具有杀菌作用,防止口腔内细菌生长和繁殖。3-4个月的宝宝唾液腺发育逐渐成熟,唾液分泌量增加,但此时宝宝吞咽口水的功能尚未健全,口腔较浅,闭唇与吞咽动作尚不协调,表现为常流口水。宝宝长到6-7个月以后,由于正在萌出的牙齿对口腔内神经的刺激,造成唾液大量分泌,这时口水就流得更多。因此,以上两种情况属于正常的生理,不是病态,等到宝宝渐渐长大,吞咽功能发育完整后,这种生理性流口水的现象就会自然消失。白色尿有些宝宝排到便盆里的小便呈淘米冰样,不少父母以为是乳糜尿而紧张起来。其实,这种“淘米水”是由于宝宝新陈代谢旺盛,尤其
给娃拍嗝有讲究
发布时间:2022-01-06
点击数:0.21w
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在吃奶时难免会吞入空气,导致腹部胀气、哭闹不止。这时可以给宝宝拍嗝排气。坐着给宝宝拍嗝,第一步:给宝宝喂完奶后,一只手托住宝宝的颈背部,将宝宝慢慢扶起。让宝宝坐在我们的大腿上,头靠在我们另一只胳膊上。可以让宝宝的脸面向我们身体的外侧,以防堵住口鼻,发生危险。第二步:另一只手呈空心掌状态,轻轻拍打宝宝的肩胛骨中间位置。力度以宝宝的头微颤为度,拍嗝的节奏不宜过快,以一秒钟一次为宜。让孩子趴在肩膀上拍,在肩膀上搭一块口水巾,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脖颈部,另一只托手住宝宝的小屁屁。将宝宝移动到我们身体的正前方。有些宝宝在这个时候,就能打出嗝来。俯身去靠近宝宝,让宝宝靠在